透過寫作來修行自己的若干好處:

  1. 幫助洞察生活,讓自己在寫過之後,心神更澄澈。(當然各位也可以選擇自己的所愛方式,去深入透徹-在各種的創作過程中,練習與探索如何隨心所欲、隨興所至地,又合於規矩地來到心神如一的狀態。)

2.必需持續地嘗試全面探討自己的生命。既得誠實,還得清楚自己要說的。這往往牽涉到自己能否在澄清的心思中,回歸到事發之時的當下。如果可以回到那個當下、沒有控制與壓抑,那麼將很驚訝地發現心靈之眼的錄影之細,遠非我們所能夠想像的。(從不曉得自己可以如此地記憶所有的細節,甚至不需要回頭參考所有的歷史事物。這是我一路敘寫到今,最讓我驚詫的發現。換句話說,佛家所謂的塵埃,便是這個。如果無法洞察自己生命過程的點滴扭曲點,或者自己對自己生命裡,所無法明白和穿越的點滴皺折處,都將是我們整體意識(身心靈整體合作的成果發展上的阻障。)問題是,我們本然的創作能量,可能受到自我對社交禮儀,與內在是非的想法所阻撓,以及基因裡慣有的能量模組所趨動、因而進行同一模組的能量循環。這種阻撓對某些人而言是變成沒有誠實面對自己真我的創造性能量,對現在的我,則是喪失靈感、寫不出東西,或根本不想寫東西。因為靈感與心靈的驅使力是一種自然呼應的情況,處於一條線的兩個端點,如果每個發生的紀錄,沒有讓他各歸順其本位,則生命之流就會受阻。影響自己也影響別人。

 3.心靈自有其實際所見與所感的本然存在力,卻非我們自己以為的-它應該見到什麼,與該有何感受的思想。換句話說,敘寫的人若高度地空白自己去輸出靈感的經驗,承接者越像一盆水,倒映該靈感經驗,該靈感經驗越是自在地穿流過我們自身,就能在我們的精神世界引起同樣的波瀾效應。這也就是我上面所提到的空白著自身傾聽佛經經典的梵唱,結果同樣的精神波動就反射到我這個生物體內。不管我的腦、是不是懂得那個內容。再同樣的,當通過我的靈感驅動我這個生物體專注地運作各類行動和各類物質時,驅動力也會同步發生在同一水平內能夠起共振效應的人事物。在同一水平內,共振效應會自然發生、一無阻礙地流入與流出。但若靈感指引與周遭人事物非處於同等狀態,指引者卻迫於人間界而選擇進行某些特殊狀況的處理時,指引者將同步感受到最少兩股能量在身上-原靈能指引,與個體人心長期訓練下來的工作能量.此時,既得適應原來高度的靈能指引,以繼續原定的宇宙軌道,而大腦必需配合思考此時的工作能量,如何既順服於大的靈感指引,又配合人間界的挑戰,來降幅或提昇工作能量的波頻,此時,接受靈感指引的生物體,受到的最大考驗就是自身的工作能量如何重新醞釀和重整,以形成嶄新的應變去面對當下的情勢。(所以,以回歸單純於一點的狀態是最沒有壓力負擔的,那就是~選擇一次只專心作一件事,讓單一能量穿越自己,然後產生單一自發性能量的創造力.)

4.如果文章本身,並不受自我負擔所形成的包袱影響,則能量將不受約束,初始本然的存在將活過來,自然地乘著更大整體的意識波浪前進,並以個人經驗的細節來描述這趟旅程。這樣的寫作,內裡將有普世的真相蘊於其中。在我個人的觀察經驗中,我發現這適用於個人寫作的輸出,也適用於隨手以心靈吸引同類文章、音樂(媒材自訂),來作自我表述。只是,精神與生物體能量的頻率越一致,則創造物越是讓我們創作者感覺是種恰如其份地表達。

5.生活本身就是一再投射與吸入能量的創造狀態與過程,如果有個方式、有個平台,讓我們藉此去鍛鍊真我,吸入神靈,並與神靈同在,平日裡持守各種戒律去守護自己的生物能頻率,則由小的創造物,多半就可以看得出來我們在生活裡其他面向的自如程度如何。我們會在吸納彼此的氣息間,不知不覺間相互吸收與影響,只要我們放下自我框架,我們對創造或衍生自己的方式會很自然發生變化,而變化本身會讓我們滿足於生活裡的豐富多采。

6.一旦準備以某種方式去抒發自己與開展自己,就得坦然地面對有時話一堆、有時一點話都不想說的狀態。如果我們對自己夠誠實的話,會發現這是很自然的現象。有些話充滿了戰鬥性、有些話充滿了激烈性、有時充滿刺激有時卻要死不活、有時只想要詩意綿綿、有時卻想要犀利發言,但專屬於心靈的輸出,將會讓我們持續開展新鮮的自己,而不停留於某些制式的狀態。但要遵守的紀律是記得發現自己與創作自己這件要事。這會讓自己的心靈處於一個聚焦的點,縱然外境有了某些變化,也不影響我們的心。縱然有所影響,也是事過境遷,得其應得,篩其渣滓、寬容消沉與彼時浮起的各種現象,後來的重新出發,就可以刷新自己。

7.這種自我訓練必需要投入,而不放縱。主動涉入以利於真正的自我學習,客觀攝入他人的能量流(尤其是我們個人特別欣賞,或感覺自己缺乏某些特色、但感覺對方可以帶動我們參與該能量練習的對象),只要我們的生物能是健康及平穩的,則學習會變得簡單明了。可以採取對立方向的相吸引方式學習,或是相對立面的觀察學習,也可以採取相互模仿的交流去擴充自己,只是自己的心靈必需清楚明白自己在做什麼:這必需是為自己的成長而做。如果記得是為自己的前進而作的學習準備和旅程,那麼融入而喪失自我的過程中,無意中就在增添自己的羽翼;但如果喪失了自己的中心,那麼將無法在過程中朝向發現自己與開展自己的目的。這將變成另一種產生自我包袱的危險。(被外境的人事物淹沒,或是沉迷於自己的異想空間,那就不妙了。那就不是禪式練功,變成是有翅膀的鳥被沾黏在大便上,脫不了身了。註:大便可以是養份,但一直黏在上面會硬掉、迂腐與失去新鮮。)

8.如果我們得暫時離開平台或暫停發言,我們若能記得將持續發現自己、鍛鍊自己,當成自己過生活的重心,並且在生活中也先學習著坦然面對自己的心靈能量,那麼生活戒律加上固定時間的沉思,則我們的能量流將會變得更朝向穩定性,與個人真我風格的方向去發展。

9.最後,此篇的末尾是-對自己要有耐心、發現自己的陰影時要保持寬容、穿越不了時呼朋引伴求救兵、真得卡住時尋找智賢之人協助看清自己的心結。然後,勇敢一點,新的自己就會再一次降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oonlight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